前言:清华-康奈尔双学位金融MBA2016级第一次赴美访学,为期20天,跨越国庆长假。课程涵盖:《管理经济学(微观部分)》、《会计学与创业财务分析》、《市场营销与创业营销》以及《关键性及明辨性思维》等。集中赴美学习为双学位金融MBA项目的特色之一,在学习纪律严明、学术要求严谨的常春藤学习圣地,全班66名同学,将在康奈尔校园度过紧张而集中的学习生活,全身心地重返校园生活并切身感受美国校园文化。此次赴美集中学习系列报道,由双学位金融MBA2016级同学与清华五道口MBA教育中心共同完成。同学们与大家分享此次赴美的心得感受,邀请读者一同感受清华-康奈尔双学位金融MBA项目访学环节的魅力。
(供稿来源:FMBA2016级 曲畅、汪泰雨、丁勘、李博、张晓寒)
Part 1 学在Cornell之 记第一门课程的完结
由Risa M. Mish教授带来的关键性及明辨性思维(Critical andStrategic Thinking)课程,逐渐进入尾声。10月6日7:45am(美国东部时间),同学们迎来了分组报告会。据悉,大家被提前分成11个小组,需要就IKEA案例进行充分讨论和总结展示。案例从发布到进行总结报告,只有不到18个小时,其中还包括睡觉的时间。
案例简述:1995年,宜家家居被德国某电视节目揭露其印度供应商使用童工并随即引起舆论风波,使其面临是否须在电视节目上回应以及如何处理供应商等问题。我们需要阐述,从长远来看,宜家家居存在什么深层次的管理问题,以及如何解决才能保障企业的稳健发展。
Mish教授充分肯定了11个小组的总结报告,其中由陈昊星、陈捷婷、宋函默、孙于超、赵凯、赵梦蝶(按姓氏拼音排名)组成的小组,他们有着突出的重点、严谨的逻辑、清晰的表达以及精美的PPT展示,获得了最高分。
图1:Criticaland Strategic Thinking Presentation-冠军组
以下,来自我们对该小组的采访:
“我们的小组成员,都各有擅长。大家来自不同行业的不同领域,所以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比如我是广告人,所以被分配做PPT理所当然;小默(宋函默)是主持人,她毫无悬念地担任主讲;等等。大家都在发挥自己所长,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FMBA2016级 陈昊星)
“小组作业,是对团队分工协作的考验。我们小组在对时间的把控上,做得非常不错。大家的想法很丰富,但是不能让大家尽情无限制地畅谈,这可能是任何一个限时讨论的大忌。我们必须要在短时间内进入主题,所以大家必须要有所舍弃、直奔主题,并且,我们还需要做好每个讨论环节的时间控制。”(FMBA2016级 孙于超)
“我们的小组协作非常高效,昊星(陈昊星)和我来自传媒行业,凯哥(赵凯)和于超(孙于超)行事严谨,捷婷(陈捷婷)和梦蝶(赵梦蝶)认真负责,大家都有很独到的眼光,逻辑性强。所以我们有人说,有人记,有人质疑,有人总结,有人呈现,分工和配合都十分高效。当然,付出努力必不可少,我们进行了四次演练,在得到老师表扬的时候,我们真的很开心。”(FMBA2016级 宋函默)
“抓住本质很重要。这实际上也需要大家在企业管理及战略设定上,有一定的经验。我觉得老师对大家的肯定,并不限于PPT及现场展示的精彩,而在于我们有真正提出案例的关键问题----快速扩张。”(FMBA2016级 赵凯)
“我觉得大家的批判精神让我十分钦佩。我们一边在进行总结的时候,还一边在向自己的观点发出挑战,因此,大家的讨论本来就成了一种思想的碰撞。放下坚持自己一定对的想法,并接受他人想法的合理性,逐渐增强自己的包容性,不仅能快速提升自己,也能改变思维定势。”(FMBA2016级 陈捷婷)
“我们一开始对成绩就不是最在意的。大家都在享受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从大家身上感受到的,不仅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因为我们都是讨论前就已经完成了个人的案例阅读和分析;还能从大家身上看到为人处事的闪光点。”(FMBA2016级 赵梦蝶)
图2:与Risa M. Mish教授的合影
其他小组精彩图片:
Part2 学在Cornell之 Bloomberg Training&IBM Lecture
美国时间10月5日2:15pm,Bloomberg training作为一个可选项目,邀请清华-康奈尔双学位金融MBA2016级学生参加。这次培训,主要对Bloomberg财经信息系统的模块与功能设置、操作界面、系统使用、数据库检索等方面进行了简述及现场演示。
“我在工作中有了解过类似的财经信息渠道,但作为全球商业、金融信息和财经资讯的领先提供商,很多内容的发布还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其强大的功能、便捷的使用,对于金融行业背景的同学十分有价值。” (FMBA2016级 吴捷)
同一天下午4点,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先生,作为Cornell校友回到校园,为同学们带来了《中国创新的趋势与机遇》主题讲座。金融MBA2016级部分学生,受邀参加了陈先生的讲座交流活动。
网络公开资料显示,陈黎明先生1960年出生于新疆石河子,1982年获新疆石河子大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并于2003年顺利完成美国哈佛商学院高级管理课程。1994 年,其在新加坡开始其石油化工职业生涯,曾先后在外方独资和中外合资企业任职;2008年11月,陈黎明先生加入英国石油公司(BP),任BP中国总裁、BP中国控股公司董事长,并成为BP中国区首任土生土长的华人总裁。加入BP前,陈先生曾任sasol公司中国区执行副总裁。2015年1月,BP中国宣布陈黎明因个人原因将在月底离职。同年2月,IBM公司宣布任命陈黎明担任IBM大中华区董事长。
图1: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先生
陈黎明先生是一位成熟、有故事的管理者,他的分享,是基于其跨界的职业生涯以及在IBM的管理创新中(IBM一直以来的创新以及以云计算为核心的再次转型)提炼出来的精华。用他的话说,他被“困在”sasol公司10年之久,但根本性导致其职业跨界的,还是他没有停止的学习和进步,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当然,我们也能了解到他对于文化差异的尊重。文化是一种应对新的变化和挑战的本能反应,当一个公司用原来的结构去适应新的文化,其所谓的创新是很难成功的。中国的企业要走向全世界,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而我们现在应尽量减少文化冲突,提升中国企业的包容性,深入地从背景和经验去挖掘原因,在企业文化及战略方面充分考虑到文化差异,避免固步自封的创造行为。
最后,陈总提到了人的成功离不开的三个词:dreaming、learning、working,三个词都很简单,但是对于一个有一定工作经历的MBA学生来说,我的理解可能会比未参加社会工作的同学要更深刻。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理解和内化的过程,而经过这次讲座,我的理解也就升华成了认同。(FMBA2016级 陈锐)
陈总向康奈尔学生讲到了中国现在正在发生的创新潮流,讲到了他理解的创新两要素:一个是开放,一个是教育。他本人虽然经历坎坷,但同时也是教育革新与改革开放最大的爱益者。但不得不承认,中国目前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与美国有着几十倍的差距。在这样的环境中,中国应怀有更开放的心态,更好地与全球的创新发展融合在一起。
我个人十分赞同创新与教育的相关性。我切身体会过中美两国的教育差异,因此深知教育模式的创新与改变,也会影响民族创新。从“接受标准答案”,到启迪思考、探索多样化的可能性,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FMBA2016级 姜晨旭)
图2:同学们与陈黎明先生合影
Part3 学在Cornell之 奋斗者的写(gu)照(shi)
清华-康奈尔双学位金融MBA2016级同学们的赴美访学,已经过半。美国时间10月7日,大家经历了一场管理经济学(微观部分)(Microeconomics for Management)的期中考试。Armin Rick教授亲自监考。这场历时3个小时的考试,是大家近几天最为紧张的一件事情。
回顾大家的学习生活,几乎都是简单的两点一线——上课、案例讨论、小测验、期中考、总结汇报会……当一系列繁重的学习任务袭来,同学们所剩的休息时间无几。为了进行小组讨论,Sage Hall 成了同学们的主战场,大家穿梭于图书馆、教室、讨论室,就连Statler大厅也几乎被霸占着;大家本着“全面胜利”的原则,互帮互助,建立起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里面,都有一两位有着金融学习背景的精神领袖;班委们更是对大家呵护有加,感冒药、维生素准备齐全,并主动承担起很多琐碎的管理组织工作,让大家的学习生活更加有序。
这只是一篇奋斗者的写照,记录大家在繁重任务中学习,在潜移默化中进步。
越是经历不易,越在经历成长!
图:各种“看图听故事”,排序不分先后。
看图听故事:Radha B. Radhakrishna教授在会计课堂,带着大家奋笔。
看图听故事:考完微经期中考的心情(张晓鹏)
看图听故事:留白
看图听故事:难述一起奋斗的情谊
看图听故事:为了纪念我们跨夜的小组讨论(申佩宜)
看图听故事:我跟景媛是室友,谈天说地能有好多可聊的,为了不影响学习,我们就写了这个表,约定每小时只能说一次话,如果做到,就画上一颗心。(窦文扬)
看图听故事:我没困,也不需要睡,我只是要趴一会儿(周婷)
看图听故事:我想说:你永远不知道你的队友肚子里装的是墨水还是坏水,而我真的只是屁股坐疼了(王亚琼)
看图听故事: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一刻不停歇。(丁勘)
看图听故事:这个发生在Critical and Strategic Thinking Presentation前夜,我们一直讨论到半夜,这是王舜同学实在撑不住了的场景,但他仍在不时发表意见。(张晓鹏)
以上献给FMBA2016级全体学生,努力奋斗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若干年后回忆起来,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努力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