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周年专访 | 2015级刘倩:见证成长,见证时代

2024年05月11日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打印

- MBA10周年 -

十年扎根,成就卓越

今年是清华-康奈尔双学位金融MBA

成立十周年

十年来项目始终

铭记初心、砥砺前行

与此同时

校友们也伴随着项目共同成长

我们邀请了数名校友

谈谈这十年来的成长轨迹与丰硕收获

本期校友是

金融MBA2015级

刘倩


刘倩,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2015年考入清华-康奈尔双学位金融MBA项目,成为项目首期班的学生。

(点击查看视频)

缘起清康,从未知向未来

从法律到金融,可以说学科的跨越给刘倩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本科毕业后,刘倩在自己的从业经历中慢慢发现,法律服务的实质虽是用法律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在这一过程中,依然有诸多非法律的问题需要从另一个视角进行考虑。因此,出于对学业进一步提升的诉求,刘倩将目光转向了和其执业领域息息相关的金融领域,“在我看来,金融和法律是密切相关的,日常工作过程中如果能帮助客户解决一些金融方面的问题,对于稳定客户也有很大的帮助”。于是,怀着对自己进一步提升的要求和期待,2015年,刘倩在机缘巧合之下关注到了清华-康奈尔双学位金融MBA项目的招生宣传内容,瞬间心中就对这种国内外顶尖高校的资源组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乎是在没有犹豫之下,她选择加入项目,成为首期班学生。

“当时刚刚进入校园时,是非常紧绷的。”刘倩回想起那段日子,不自觉地提到她入学时的感受,“紧张不只来源于首期班的未知感,也来源于学业背景的差异感。虽然我已经做足了充分的心理建设,但当真正投入到学习中时还是很困难的”。无数的复杂公式、数学符号、金融知识扑面而来,这让原本学习法律的刘倩感觉到了诸多压力。但与此同时,项目也通过各个学科的融合展现了多元丰富的学科背景,无论是在教学中开展的前沿实践案例,还是以讨论、写作等形式对金融问题进行思考,这些教学方式都是如此的生动、鲜活,让每一位加入的同学都能在其中针对自己的实业经历进行知识体系的补充,刘倩笑着说“自己在项目中受益匪浅,每一天都在进步”。

“受益”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词,而另一个关键词刘倩认为则是“惊喜”,这不仅来源于两所国内外顶尖高校的教学资源十分优异,同时也来源于项目同行者们在各自领域的沉淀。“我们首期班的同学中,既有从事银行、保险、资管、私募领域的,也有法学、房地产、企业创业的,还有有关金融衍生品、大数据、央视金融媒体方向的。”如此卓越以及多元的学科背景,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项目上收获到非常强烈的协同效应。刘倩提到,任何人想深入解决课程内的专业领域问题,或者工作上的实践困境,都可以得到相关领域同学热情的回应。“我想,教与学的过程本身就是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正是多元,才能由此发现自己的独一无二,可以给别人带来更为深刻的垂直领域的知识。这种互相帮助是非常深刻的,让我们彼此的关系更加紧密。”

首期班同学间的情谊,如同波水泛起涟漪,始终串联至今,同时也让彼此的人脉资源互通,成为持续发光发热的重要源头。刘倩提到毕业之后同学之间的联动,饶有兴趣地举出了几个例子:比如针对项目中同学们的不同身份,成立了诸如亲子社群之类的各种兴趣群体,同学们时不时会分享各种育儿经验并组织线下活动,让清康一代和二代都能在其中感受到幸福满满的氛围。再比如,工作中常常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尽职调查对象竟然是同班同学的公司,或者融资客户的潜在投资人是同学的基金等等。“有一次我正在办公室上班,突然收到一条微信,是我们项目的学弟,给我发‘师姐你在所里吗?我在你们21层开金融研讨会!’于是,又来了一场亲切的校友会面。”刘倩回想起之前同学们的各种联动经历,脸上浮现出幸福激动的表情,这些奇妙而又充满缘分的关联,正是刘倩认为同学之间情谊不断延续的最好证明。

图为刘倩参加小组讨论

潜心耕读,打开广阔天地

在清华-康奈尔双学位金融MBA项目中,刘倩通过优质的教学资源、体系化的知识训练、前沿的实操实践得到了自身迅速的提升。“我记得当时黄明老师有一节课叫做《公司金融》。在课上,黄明老师结合班级学生不同的学业背景,除了讲授基础知识外,还分析了大量的国际金融商业案例,精彩且深刻。听到复杂金融衍生品的设计逻辑和保证金等等金融工具的使用,以及金融风险爆发的情节,这些都让我感到非常惊异和敬畏。”可以说,项目教授们潜移默化、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为刘倩和同学们都刻画出了一份金融知识的图谱。

刘倩回想起读书期间最难忘的瞬间,笑着分享了一件非常巧合的趣事。“当时我们在上康奈尔大学的战略课,老师在课前给我们发了一些课前阅读材料,其中一个实例正好就是我自己所在的律所与一家国际联盟大所合并的案例。”课堂上,教授针对案例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同学们也基于此开展了十分深入的讨论,比如战略的意义和安排等等。当教授得知这一案件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就在班级中时也觉得非常惊讶。“这堂课我的身份除了倾听者外,还变成了案例的分享者。”正是精妙的课程设计和前沿的课程体系,才能让项目的同学们都能在学习当中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国家金融事业的脉搏和心跳。

图为刘倩参加班级分享活动

毕业后,刘倩继续投入到了法律行业的工作当中,金融与法律双学科的背景,不仅让她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同时也让她在给客户提供法律服务的过程中能够针对风险把控、公司治理、金融工具使用甚至一些业务判断上给出更为立体的建议。她笑着说,“项目给我的帮助太大了,绝对不仅仅限制于思考法律问题,而是将潜力空间无限扩展开来。”

当问到“如果能时光倒退再回到学校最想做的事情”这一问题时,刘倩的脑海中浮现了许多在校期间的故事与画面。她还特别提到很想听听田轩老师的分享。“田老师曾经出版过一本书叫做《创新的资本逻辑》,其中提到了诸多有关CVC、IVC的投资逻辑,比如前者就关注到了创业公司对于其所在企业的战略及业务的协同性,包括是否可以打通业务产业链上的某一环等。之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代表创业公司谈判时,也深深体会到了CVC与IVC关注点的异同。”对于她而言,能够在校园中享受青春、享受知识是一件幸福而美好的事情,带着这份热爱,刘倩将在项目中经历过的点点滴滴深深地珍藏在心中,成为最难忘、最宝贵的回忆。

十年磨剑,坚定成长前路

十年弹指一挥间。时代快速更迭的过程中,每一个个体都是举足轻重的,换言之,每个人都在随着国家的发展、不断调整着自我的前进方向。对于刘倩而言,这十年的成长和变化也是巨大的,她所执业的私募基金、投融资、并购、资本市场领域等等,都在法律法规监管上出现了诸多改变。

“我觉得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讲,最大的变化就是金融领域愈发法制化、合规化,扶优限劣的行为和举措都在积极促进着行业的健康发展。”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私募基金早已成为科技型企业重要的孵化器和助推器,在丰富资本市场的多样性、支持企业创新和创业、促进融资结构调整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伴随着行业发展,也逐渐出现了许多风险和问题,诸如以私募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向不具备风险承担能力的投资者兜售产品、对投资者进行虚假信息披露等,甚至出现侵占挪用基金财产、利益输送等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上述乱象既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给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经过十年的磨砺,刘倩认为当前针对行业的监管行为及法律法规体系都在不断地完善。“从2014年《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到2015年基金领域的最上位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再到2023年,整个法律法规自上而下体系中唯独缺的一环,也就是《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出台,使得我国对私募基金行业的监管基本形成了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部门规范性文件-基金业协会自律规则’组成的层级完备、逻辑清晰的法律体系建构。”

通过十年的亲身经历,刘倩感受到金融与监管是相辅相生的。她既见证了金融市场剧烈震动的变化,同时又在等待一个个向好周期出现的过程中,感受到金融市场的多变、奇妙。“这是一段非常难得的经历,见证行业的变化也更是自身的幸运。”刘倩相信,在未来的十年中,她也会继续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经验,更好地投入到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事业当中去,稳定地输出高水平法律服务,助力国家新经济发展,继续成为创业者合规前行的同行人。

清华-康奈尔双学位金融MBA项目也随着国家的发展快速成长,可以说,项目本身就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化的重要见证者。有幸成为项目一员,尤其是首期班成员,这一身份对刘倩来说,是十分宝贵的。她笑着说,“这是我对自己学业上最成功的一笔投资,受益很大。”未来已来,在不断地向前奋进、挑战未知的过程中,刘倩相信,一切都将是精彩且美好的,项目中所具有的本土资源,全球智慧,也让她以及每一个道口人都因自己身上的知识、眼界、责任,而愈发坚定,愈发荣耀。

图为刘倩参加康奈尔大学毕业典礼



文字 | 陈宇

编辑 | 包欢欢

责编 | 高岚

审核 | 魏晨阳 张路

近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