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公益为生活助力,用爱温暖城市
近日,清华-康奈尔FMBA同学会组织上海同学和校友一起走进与清华同岁的上海公益新天地,参访上海公益创业基地及民政博物馆,与公益平台“联劝公益”发起讨论,畅谈如何让公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每一个个体或组织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清华-康奈尔双学位金融MBA项目自建立至今已经走过8年,同学会也已成立6年。如何能够建立超越生命周期的更长久的组织形态,在更广泛、更深层、更长远的层面团结每一位校友,惠及更大范围的群体,一直是同学会乃至每一位校友关注的问题。此次公益行活动便是对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思路。
民政博物馆
“普育西路”是原上海南市区一条不足500米的小路,这里曾经是远东最大的慈善机构旧址。20世纪20-30年代,我国著名的实业家、慈善家陆伯鸿先生在此为收养孤儿、辅育及医治孤寡病残等弱势群体而创设的“新普育堂”,成为当时蜚声海内外的中国慈善机构。
如今,由旧时“新普育堂”而来、上海首个市级公益园区——“公益新天地”,已经成为汇聚30多家公益机构,集中展示上海优秀公益项目的窗口,也是上海孕育公益创意的平台。
上海民政博物馆是国内首家民政行业综合性博物馆,是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展示了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政历史。参观中,校友们了解了自古以来民政事务履行济贫救困、助老扶幼、救助孤残的职责,也看到了上海民政多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沈晨
清华-康奈尔FMBA同学会秘书长沈晨表示,同学会此行的目的,是为成立项目公益俱乐部打下一个基础。他说:“此行前我们了解到,基于校友、社群和兴趣的公益俱乐部,平均的生命周期并不长,那我们活动的意义又在哪里?思考了很久,我们还是来了,有些尝试不一定需要回应,有些探索不一定需要结果,我们不能因为有些东西无法持续或终将消失而不去让它开始。”沈晨分享了一个美好的故事,故事里引用了鲁迅的一句话,“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他希望这一切的美好,“不仅和我有关,也和你有关”。
参观民政博物馆
世界咖啡公益汇谈
结束博物馆的探访后,联劝公益为校友们安排了世界咖啡公益工作坊,使得校友们能够分别就儿童、老人、弱势群体和社区共建这四个话题进行讨论和合作。
世界咖啡工作坊是由华妮塔.布朗(Brown, Juanita)及戴维.伊萨克 (Isaacs, David)所提出的一种在轻松的氛围中,透过弹性的小团体讨论,真诚对话,产生团体智能的讨论方式。针对任何一个开放问题的讨论中,这种形式可以带动同步对话、反思问题、达成最大共识并找到新的行动方向。
讨论中,主办方向同学和校友们介绍了世界咖啡汇谈的规则,强调开放的沟通,鼓励不同观点的碰撞。接着,主办方给出了四类公益领域:即老年群体、特殊人群、青少年群体、社区共建。校友随机分四组,每组选择其中一个公益领域进行讨论。大家分别对所选领域按照咖啡汇谈的流程来讨论,就每个领域想出12个需要改善的点,并以列表形式展示。随后,所有人对每个领域分别投票,选择出一个需要改善的点,并给出具体原因和解决办法,例如老年群体中,大家认为需要改善老年群体的就医不便问题,并分析了老年群体就医不便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最后,每组派代表进行了讲演展示,由在座全员投票,在4个领域中选出最具社会价值的领域进行公益支持。最后根据大家的投票结果,建议针对青少年无远大理想这一课题进行公益支持。
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中,联劝公益副秘书长张波娜介绍了联劝基金会作为面向公众的平台型基金会,正在引领的国内新兴的捐赠圈模式——社群叠加公益的模式,成为形成人与人的新的社会纽带以及重构社群价值的一种重要方式。
校友和学生感言
张宏鹤(金融MBA2017级校友):
我是第一次体验和参加这种近距离的公益活动,之前更多就是随手捐,因此对公益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网上对于项目的宣传。但这次参与的社工服务社人员对于公益咖啡汇谈的环节,以及公募基金会工作人员对于公益的理念、运作模式,和一项公益活动从问题的发现、商讨解决方案,再到如何上升为具体项目,并切实的运作、执行都有从理论到到实操的阐述,也切身感受到了公益项目背后工作人员的热情和理念,近距离感受到了公益的温度。
公益基金会的运作和我现在所从事的NGO性质的工作有着重合的地方,都是涉及到换一个不同视角看问题,如何正面的影响更多人,并从中体验到自我内心的幸福和喜悦,确实是收获良多也是难得的体验。感谢同学会理事会的悉心组织,希望今后能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并与更多人一起同行!
殷勤(金融MBA2020级校友):
公益无处不在、点滴汇成。期待与热心公益的同道中人一起,让公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公益做成一件终身大事。
王凌霄(金融MBA2021级学生):
今天非常高兴参加清华-康奈尔FMBA同学会组织的公益新天地参访活动,了解了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历史。同时,通过咖啡汇谈的活动,就公益活动的执行和校友们碰撞出思维火花。活动中沈晨学长引用的一句话让我映像深刻,“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们有关”,怀有公益的心,不在乎你有多少捐助,而在乎你常怀一颗对远方人们的同理心。公益是用一个火炬去点燃另一个火炬,让我们点燃更多的火炬,照亮远方的路。
吴菲(金融MBA2022级学生):
因缘巧合,公益一直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这次参观上海公益新天地,参加了公益讨论活动,听取了全职的公益人的公益讲解,更加坚定了“公益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公益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也不是一定要功成名就才能参与的事情,每年做点小公益,应该成为一种社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