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级任吴超:医疗健康产业的政策引导方向及投资机会

2018年01月10日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打印
  “课间半小时”是清华-康奈尔双学位金融MBA2017级学生在课间互相分享和交流经验的板块。每次由一位同学利用中午休息的半小时向大家分享感兴趣的话题及其思考。由于2017级的每一位同学都拥有各自领域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课间半小时”成为同学们互相学习,拓展知识,学习干货,交流心得,共同提高的一项创新举措。后续项目团队会定期将同学们的分享集合成册,以此作为学生潜心思考的成果而留存下来。


 
  本次为大家带来分享的是FMBA2017级学生任吴超,作为清科母基金的投资总监,他为大家带来关于医疗健康产业的精彩分享。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课间半小时活动。在参加五道口FMBA的面试时,我说过希望有一天能有机会给以金融从业为主的同学们分享医疗健康产业的情况,也算是我对这个项目的小小许诺。
 
  今天的分享有三个部分,首先我想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医疗健康这个行业的情况以及我们观察到的投资和退出的趋势,给大家一个概念;而后,我会介绍一下目前我国医疗健康产业相关政策的目标的具体指引措施;最后,简单说一下最近几个比较热点领域的发展情况。
 

 
医疗健康行业概述
 
  首先,关于医疗健康领域的整体情况。我们一般可以将医疗健康产业较为粗略地分为医疗器械和设备、医药以及医疗服务三个大的领域。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有数据表明,这三个领域分别占到了投资总金额的12%,56%和16%。医药领域的投资金额占比最高,这和这个领域的项目估值在这两年增长较快有明显的关系。从退出的情况来看,医药领域的项目退出阶段明显有前移的倾向,在更早的产品阶段就实现了项目的上市或者并购退出。但医疗器械领域的并购退出项目仍在相对靠后的阶段,这也和器械类的产品销售实现突破性增长需要一定过程有关。
 
 
  有数据表明,自2010年以来,医疗健康产业的CAGR(编者注: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的缩写,意思是复合年均增长率)可以达到19%以上,属于增长迅速的产业之一。而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第一是经济的增长。从统计数据看,我国的社会医疗健康支出在最近几年显著提高,政府医疗支出占GDP的比例也是稳中有升,医疗健康领域的“消费升级”概念也越见成熟。到2020年我国医疗健康行业总产值可能突破10万亿人民币。
 
  第二是国家医疗改革的政策。我国在最近几年陆续出台了大量的医改和与医疗健康监管相关的政策,这些政策对医疗服务产业发展、创新技术发展落地等做出了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第三是社会驱动力。也就是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全体国民对于医疗的需求,特别是对于慢性疾病的治疗需求迅速提高,也为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动力。
 
  第四是技术驱动力。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的技术发展是治疗方法和治疗选择进步的前提和基础,任何有意义的技术创新都能够为临床和科研带来新的变化,这也是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在这些驱动力中,经济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是漫长且方向确定的,更多的属于背景因素。而科技创新则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包括方向的不确定和效果的不确定,虽然有一定的趋势,但整体上并不容易进行预测。因此,今天我们重点来看一下政策方向对医疗健康产业的指引作用,以及在这个指引下的投资机会情况。政策对于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但又具备一定的延续性和可预测性。
 
政策引导方向及投资机会
 
  从政策的引导方向来看,我国近几年出台的医改政策较为集中地为了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为了解决我国社保资金合理使用问题,避免人为造成社保资金的不必要支出。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出台了两个方向的政策,一是如何能让药品、高值耗材等会造成较大规模社保资金消耗的产品单价降下来。从降单价来看,国家陆续出台了“两票制”政策,旨在通过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来降低终端药品价格,实现对药品流通信息的全面深入监管,并通过发展集中采购的方式以量换价,例如深圳、杭州等个别地区积极探索发展GPO(编者注:Group Purchasing Organizations 意思是药品集中采购组织)等模式,希望能通过联盟采购的方法来降低产品单价。
 
  另外,国家着力推动“国产替代”方案,三级医院在招标采购的时候往往会尽量倾向于使用价格较低且质量性能能够满足临床需求的国产产品;通过政策引导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更合理地开处方、用耗材,以避免不必要的药品及耗材使用。为了破除以药养医的情况,国家取消各级医院的药品加成制度,使得药房从原先的利润中心变成了完全的成本中心,以后还可能逐步以处方外流等形式将药房从形式上或者实质性的从医院搬出去,消除药品销售和医院收入甚至是医生收入之间的捆绑关系,从源头上消除临床开具“大处方”的动力。
 

  第二,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平均、三级医院人满为患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提出了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分级诊疗”的概念和要求:要求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功能。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要通过床位审批,社保资金管控等手段让三级医院能把病人放下来,更要通过各种措施建设,赋能基层诊疗机构,让基层诊疗机构具备有效高质处理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能够将患者“接得住”。这些措施不仅仅包括通过财政及社保资金的支持,购买相应的医疗设备,还包括通过“医联体”、“远程医疗”等手段为基层机构提供医生资源,通过“第三方机构”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诊断能力等方式来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增加患者对他们的信任,逐步分流患者,实现“分级诊疗”的要求。
 
  第三,在鼓励医药创新方面,我国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其中包括:通过将临床研究基地改为备案制,以“优先审评”、“绿色通道”等形式,有效缩短具有强创新性和对临床有较大益处的药品的注册时间;通过取消国外药品在国内注册的前置条件等方法,有效的缩短我国患者用上创新药物的时间;通过“药物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将药品的GMP(编者注: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意思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生产和临床研究申请及上市批准分割开来,有效避免了科研工作者“卖青苗”的现象发生,这对他们从事新药研发工作是极大的鼓励,同时也催生了在合同研发及生产组织(CDMO)方面的投资机会。从科研水平的角度,我认为我国“生物医药”方面的科研水平是我国和美国差距最小的几个领域之一,这主要得益于我国上世纪大量优秀的相关专业人才出国留学,学成回国后使得我国的创新水平逐渐由“中国新”走向“全球新”。
 
行业热点介绍
 
  最后一点时间,我还想跟大家介绍两个医疗投资热点。
 
  首先就是“精准医疗”,这个名词是2015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的,其目的是“通过分析100多万名美国志愿者的基因信息,更好地了解疾病形成机理,进而为开发相应药物”。随后,这个名词得到了内涵和外延上的发展,逐渐成为了一个概念,成为了“个体化治疗方式”的代名词。和传统的“询证医学”相比,“精准医疗”不仅仅是接受一组患者的队列研究得出的治疗方案,而是根据单个患者的基因背景,生活习惯,器官功能等各种因素来选择和调整治疗策略的一种治疗理念。当然,以基因测序为基础的基因诊断也是目前投资的热点之一,但我个人对于现阶段的该领域谨慎看好。从Gartner发布的成熟度曲线中可以看到,基因医学目前正处在第一个峰值,并不特别适合资本介入。其次,从市场来看,我国目前存在大量的测序服务供应商,商业化运作氛围浓厚,每家公司的技术并未明确的表现出云泥之别,且项目估值相对较高。
 
  第二,在医药领域,我个人比较看好创新型大分子药物的研发。无论是从国家政策的指引和鼓励角度,还是从当前技术的发展水平情况以及更加丰富的退出路径,都对创新型大分子药物的研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一些做生物药研发的公司并没有市场销售的意愿或经验,专业做生物药的CSO(编者注:Contract Sales Organization 意思是合同销售组织)可能是一类好的投资标的。
 
  有人曾经说过,做医疗健康领域投资的人要具备更多的社会责任感。我对这个说法深表赞同,因为我们所做的事情,不仅仅能让这个世界更美好,更是能够拯救生命,留住希望的事业。
 
  谢谢大家的时间,水平有限,希望能和大家多沟通,多交流,谢谢。

更多精彩:

 

近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