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MBA2020级 | 探讨双循环下的跨境投资方向和机会

2021年07月20日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打印
从左至右:陈泫宇、毛丽艳、沈晓龙、谢宇辉、杨奕
(按姓氏拼音排序)

本文为清华-康奈尔双学位金融MBA2020级“外汇改革与对外投资”课程报告,作者是第十七组:陈泫宇、毛丽艳、沈晓龙、谢宇辉、杨奕。授课教师:黄国波。黄国波现任国新国际首席投资官。历任国家外汇管理局首席经济学家,外汇局总经济师,储备管理司司长,中央外汇业务中心主任,中央汇金公司董事等职。曾任香港城市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亚太区经济预测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1. “双循环”理论和跨境投资政策解读
 
1.1 “双循环”提出的背景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2020年5月的常委会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中,把“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式写入规划建议。双循环概念的提出,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必然结果。
 
       从内部经济发展需求来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科技实力增强,产业逐步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中国面临着如何从世界工厂转变为最大的消费市场,如何把中等收入群体从现有4亿变成2035年的8亿,如何解决劳动人口下降、劳动力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问题。想实现高质量增长,需要加大消费、内需和创新驱动,把更多生产要素投入到制度性的创新转变中。

       从外部环境来看,我国作为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的超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具有明显外溢效应。但美国为了压制中国崛起,不断挑起与中国的经贸摩擦,打压不断升级,并且明确把中国作为5G、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对中国开展长期战略竞争。加上新冠肺炎疫情下,很多国家经济无法正常运行,全球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全球供应链愈发不稳定,也导致我国部分依靠进口的生产要素成本升高,甚至面临“卡脖子”的风险。因此,仅仅靠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已经无法支持我国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国内国外因素叠加,加速终结了我们过去主要靠外循环拉动的经济模式,促使我国走上双循环发展的道路。
 
1.2 双循环背景下的跨境投资政策解读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通过“双循环”持续提升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紧密地同世界经济联系在一起,为其他国家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机会,让中国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本质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1)国际贸易关系:连通“一带一路”与双循环,建设与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
 
       在“双循环”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我们认为中国首先要进行外循环的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成员国,尤其是和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日韩。此外欧盟及“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也都是中国重要的外部循环对象。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积极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发挥中国海量市场的优势和巨大的内需潜力,为各国合作和经济增长提供更多机遇。
 
       在2020年11月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明确表达了中国希望加入CPTPP(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的意愿,这也充分表明了中国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向制度型开放转变的坚定决心。尽管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与CPTPP的标准之间仍然有较大的差距,但通过签署RCEP、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及其他双边贸易协定,我国在知识产权、电子商务、国有企业等规则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2)经济发展:以创新驱动,抓住数字经济新动能,突破核心技术,扩大服务贸易
 
       在过去,我们和外部进行的主要是物物贸易,循环的主要是货物。但在双循环下,强调更多的是数字经济、电子商务和服务贸易。以“云物大智移”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推动了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快速成长,成为发展创新型经济的重要支撑。在数字产业化方面,5G、大数据中心、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既赋能传统产业,又带动创新创业,逐渐显现出“一业带百业”的经济发展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循环的关键是“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我们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对中国来说,开放条件下产业链的安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防范的重点风险,特别是在“卡脖子”技术领域,例如芯片、高端制造等,我们需要在生产技术和生产环节实现重大突破,形成自己稳健的产业链。
 
       3)金融市场:开放创新、双循环金融战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我国金融市场的整体较为封闭,在深度和广度上与国际金融市场还有一定差距。让人民币成为国际循环的载体,让我国进入开放型经济的国际循环,必须走向金融的国际大循环。一方面要注重金融市场的效率和金融安全,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和金融业的开放与创新,另一方面要通过实体经济的内外循环,促进开放型经济的增长。
 
       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向高阶发展,要建立人民币输出和回流的双循环协调机制。双循环的金融战略链一方面包括人民币跨境循环和流通,同时也包括国际货币及其金融资产的跨境交易和流通。可以看到在2020年,中国对相对封闭的金融业呈现出了相当大的对外开放力度。


 

2. 近年来跨境投资的行业分布

 

       基于双循环下的战略重点,在对外投资的行业选择有如下几点诉求:
 
       1)投资的行业要服务高科技供给,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在研发经费方面已经逐步迈入国际先列,在2020年,我国已经成为在研发经费方面的第二大投入国,与此对应的科技创新及得到了相当显著的进步。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后的新国际格局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举着“知识产权”的大旗,在科技领域对我国进行了高强度施压,这也从侧面说明科技领域的竞争在国际层面愈演愈烈,甚至存在“技术脱钩”的可能性。从政府层面出发,我国自主创新、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刻不容缓,“其中对高端芯片、飞机发动机、机器人核心部件、工业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努力实现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组建产业技术联盟,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增加战略高技术供给。“[1] 

       “在过去的对外投资中,我们主要聚焦于租赁和服务、制造、金融、批发和零售业,其中制造业又以房地产、汽车及采矿制造业为主。而近年来,我们加大了对于海外先进制造业地区的投资。”[1]

 

图1:2019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行业分布
数据来源:2020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商务部 

 

       从2019年度数据来看,我国对欧盟的投资体现出了先进生产要素的诉求方向,其中占比第一的为制造业,占比第二的为租赁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第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为第四。其中的第三和第四都并不常见于我国的对外投资。这个类型的投资,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增进对于高端生产要素的获取。
 
       2)要利用跨境投资,促进国家战略,推动“一带一路”等政策落实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逐渐具备了在全球范围内最完整也是规模最为庞大的工业生产体系,在产业分类中,也是全球唯一拥有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在生存中求发展的道路上,展现出了惊人的战略视角,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了一个拥有顶层设计的对外投资驱动方向。自“一带一路”倡议设立至今,随着政治、经济、外交等的齐头并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已然成为中国对外投资增长最快的投资目的地。在这一过程中,境外投资这一倡议的尽快推进发展。如图2所示,目前为止中国在“一带一路”上的投资,不仅很好的满足了国家“走出去”的战略需要,并且在地缘政治、人民币国际化等诸多领域,都有所建树。

       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排头兵,需要中国政府与包括东道国政府,相关联的国际组织和机构甚至是东道国的民营部门进行深度而有建设性的合作,这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要同时满足国家战略的同时,自主实现盈利。而在未来,“一带一路也将吸引不仅来自中国和东道国在内的全球资本的共同参与,而这也进一步的拓宽了“一带一路所带来的的市场空间。

 

表1:2019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的主要行业

 

   
图2:中国在“一带一路”上的投资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商务部,Wind,东方证券


 

3. 跨境投资案例分析

3.1 国有资本跨境投资案例:中国远洋海运
 
3.1.1 公司背景
 
       成立于2005年的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务院控股的央企,2005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2007年6月在上交所上市。截至2021年一季度,经营有1362艘船,船队综合运力为1116万载重吨,世界排名第一;全球投资集装箱码头51个,年吞吐能力1294万TEU,世界排名第一;集装箱租赁业务保有量规模达370万TEU,世界排名第二。
 
       中国远洋海运以打造全球领先的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商为目标,已经形成码头、物流、航运金融、修造船等上下游全产业链,拥有丰富的境外投资,境外总资产超过4千亿人民币。

3.1.2 跨境投资历程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中远海运作为全球最大的航运企业集团全面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进行了一系列跨境投资:

       ●  2004年持股25%比利时安特卫普港口
       ●  2006年签订阿尔及利亚500万吨炼油厂项目物流合同
       ●  2007年完成收购苏伊士运河码头20%股权
       ●  2008年获得的比雷埃夫斯港2号、3号集装箱码头的特许经营权,期限35年
       ●  2015控股65%位于地中海黑海连接地带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Kumport集装箱码头。
       ●  2016年斥资3亿多欧元收购比雷埃夫斯港务局67%的股份,成为比港经营者。
       ●  2016年并购新加坡巴西ban让集装箱2、3号码头,35%持股荷兰鹿特丹集装箱码头。
       ●  2017年参与24.5%欧亚大陆-新疆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
       ●  2017年获得西班牙各港口控制权,掌控了直布罗陀海峡区域。

       中远海运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沿线上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其作为中国方案对全球化其他国家提供了非常有益和有效的案例和榜样。
 
3.1.3 成功案例分享
 
       中远海运2008年开始对比雷埃夫斯港进行投资和运营,经过十多年的运营,比港从2008年亏损数百万欧元,到2019年收入达1.5亿欧元,盈利3500万欧元。在2010-2017期间,比港的集装箱吞吐量翻了7倍多,增长至2017年的415万标箱,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集装箱港口之一。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从这里登陆的货物通过铁路运输至匈牙利、奥地利等中欧四国,耗时从传统的8~14天,缩减至3~4天,极大提升了港口的效率,也争取到非洲/中亚/中欧到欧洲的中转业务。此外在中远海运的运营下,比港年接待游客超过110万人次,已成为欧洲第一大客运港。中远海运的这个投资案例也为中欧合作的典范。

 

表2:比雷埃夫斯港2015-2020年营收情况
数据来源:PPA

 

3.1.4 对中远海运的跨境投资的思考
 
       中远海运作为国企跨境投资的排头兵,成功运营比雷埃夫斯港有其成功的必然性。一方面中国在2013年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贸易量第一的国家,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16万亿美元,自身带有巨大流量。另外,中国在大规模港口运营方面已经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从跨境投资领域来看,中远海运在如下几个方面是做得比较成功:
 
(1) 输出管理,激励本地员工
 
       中远海运管理层以输出管理为导向,主要以管理、流程、经验赋能比港运营团队。中远海运2016年进入后,只带来14名中方员工,其余2600名员工均来自希腊本地。中方新管理层对本地员工予以充分信任,在希腊处于经济危机时,也没有削减普通员工的工资。通过2018和2019年的财报表现可以看出,这种管理方式激发了当地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工作效率并不低于中国员工。
 
(2) 输出资本,加大技术升级
 
       中远海运不仅对港口进行资本的输出,还带去了专业技术。投入3亿多欧元,对港口进行一系列技术和设备升级。一方面运用国内甚至全球最领先的机械设备,更新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引入集装箱技术、修造船技术、仓储物流技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无人技术等等,将过去设施陈旧、大面积空旷的港口改造成现代化的、高科技的港口。
 
(3) 输出中国外汇资金,拉动当地GDP增长
 
       作为中国国务院直属的央企,中证金和HKSCC Nominees Limited(中央结算)都是中远海运的大股东之一。2016年在外汇已经有所管理下,按照企业战略和企业收益的方向,中远海运向国务院、外汇局等上级机构提交有力的可行性报告,取得国家和金融监管单位的大力支持,将几个亿欧元投入希腊,并且将大部分收益返还和留在希腊,为希腊增收4亿多欧元,拉动GDP 0.8个点。
 
(4) 遵守当地规则,实现社会和利益相关者共赢
 
       中远海运在比港的规划和运营中,非常注重遵循当地社会文化和希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注重环保,遵守当地环保标准。这个项目间接创造8000多工作岗位,每年收入中2.5亿欧元以员工薪资、缴税等方式回馈于当地经济发展。据希腊官方发布的报告预测,到2025年,比港项目将为希腊财政增收4.7亿欧元,创造3.1万个就业岗位,对当地利益相关者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1.5 对案例中跨境外汇风险的分析
 
       在比港案例中,中国的外汇体现了监管鼓励、实体企业收益、国家收益的多方共赢。
 
       首先,中远海运的外汇结算发生在欧元、美元、人民币三者之间,外汇风险可控,国际金融机构兑换方便和成本较低。因此跨国公司不论是用现汇还是远期结汇、中性贷款等方式,都能进行合理的外汇风险规避。
 
       其次,希腊是欧元区国家,虽然2008年受到冲击,但是其国家风险、外汇风险是较小的。加上港口拥有一定的实物抵押性和稀缺性,所以这里不同于高风险的外汇投资地。
 
表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币风险状况
来源:《中国企业“一带一路”跨国并购绩效研究》

 

       再次,比港的物流存在连续性,至少中国的贸易物流能带来稳定的外汇收益,所以其风险敞口是比较小的。再加上北有自己公司参股的荷兰鹿特丹港口、南有本公司参股的苏伊士运河,其上下游保障充分,自身风险可控,也带来了外汇和外汇收益的安全。
 
       根据“中国企业‘一带一路跨国并购绩效研究”,投资额在1-5亿欧元之间的对外投资,长期的绩效是远远优于短期绩效的。本案例正好是在此范围之内,是一个以企业收益为主、国家收益为辅的优质跨境投资项目。
 
表4:并购规模对并购绩效的影响
来源:《中国企业“一带一路”跨国并购绩效研究》

 

3.2 民营资本跨境投资案例:复星集团
 
3.2.1 公司背景
 
       复星集团创立于1992年,于2007年在香港上市,是一家综合类民营企业集团。它立足于为全球家庭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四大业务板块包括健康、快乐、富足、智造。2020年,复星集团总收入1366亿人民币(59%来自中国大陆,41%来自海外国家/地区),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80.2亿元人民币。复星进行了大量海外投资,是一家拥有丰富跨境投资经验的上市公司。
 
3.2.2 跨境投资历程
 
       复星从2008年起开始全球化布局,是最早走出国门参与跨境投资的民营资本之一。复星的全球化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1992-2000):扎根
       √  第二阶段(2001-2007):扩张
       √  第三阶段(2008-2016):布局
       √  第四阶段(2017-至今):深化

       其中最重要的跨境投资有:

       ●  2010年
       - 投资法国知名休闲度假村集团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首次涉足旅游产业。
       
       ●  2012年
       - 与美国保德信保险公司联合成立了复星保德信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  2013年
       - 与IFC合资成立了鼎睿再保险公司。
       - 投资以色列激光医美器械企业复锐医疗科技(Sisram)。

       ●  2014年
       - 收购葡萄牙龙头保险公司Fideliade,布局葡萄牙
       - 收购葡萄牙领先私人医疗服务供应商集团(Luz Saúde)
       - 收购日本资产管理公司IDERA,布局日本
       - 收购美国保险集团Meadowbrook

       ●  2015年
       - 入股英国老牌旅游公司Thomas Cook,并与其成立合资公司托迈酷客
       - 投资英国地产资管平台Resolution Property
       - 收购德国私人银行Hauck & Aufhäuser

       ●  2016年
       - 收购以色列高端死海矿物护肤品牌AHAVA
       - 收购英格兰足球俱乐部狼队
       - 投资葡萄牙最大的上市银行BCP Millenium

       ●  2017年
       - 投资法国地产资管平台PAREF,夯实全球地产投资布局

       ●  2018年
       - 收购奥地利70年亲肤时尚品牌Wolford
       - 收购法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级时装屋LANVIN

       ●  2019年
       - 投资比利时珠宝鉴定机构IGI,延伸全球珠宝产业链

       ●  2020年
       - 完成收购德国柔性自动化生产线解决方案提供商FFT,并在嘉定开建全球总部
       - 投资法国珠宝设计师品牌Djula,布局轻奢时尚消费领域
 
3.2.3 对复星集团跨境投资的思考
 
       (1)深度理解国际国内宏观政策环境,民营资本跨境投资抢领政策红利
 
       从复星集团过去十多年的战略演化中可以看到,从2008年起,受政府民营资本“走出去”的政策鼓励,复星集团层面高度重视跨境投资,战略定位为“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2018年起,集团战略逐步由“全球布局”往回收嫁接中国市场,即“中国全球双向对接”,与政府强调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步调上保持高度一致。

图3:复星集团战略演化
数据来源:2020年复星集团年报 

       (2)全球布局资本平台,解决跨境投资资金来源问题
 
       学习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为解决中国企业跨境投资资金来源难题,复星集团提前全球布局,先后收购美国保险集团、葡萄牙保险集团等;上述举措大大助力北美、欧洲、亚洲跨境投资业务的拓展。

 

       (3)做实国际化和本土化,吸引国际最顶尖的专业人才
 
       复星踏实国际化的战略也充分体现在公司业务板块中。根据2020年复星财报,其59%的收入来自中国大陆,41%来自海外国家和地区。2020年全球产业资产管理规模13,718亿元人民币,其中美洲占19%,欧洲42%,亚洲占39%,细化到投资类资管业务板块(如下图4)。将跨境投资项目的再融资,比肩当地企业,有效借力全球资本,实现真正国际化。
 
       复星先后成立纽约、东京、伦敦、里斯本、悉尼、米兰等当地办公室,在各国各地招聘专业顶尖人才加入复星,语言融合、文化融合形成大趋势,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探明道路。

 

图4:复星全球资管产业布局
数据来源:2020年复星集团年报
 

 

图5:复星蜂巢类资管业务要点
数据来源:2020年复星集团年报 


 

4. 跨境投资的方向和机会
 
4.1 国有企业跨境投资
 
4.1.1 国有企业跨境投资的方向与关注点
 
       中国的国有资本在跨境投资中拥有其独特的资源丰沛、政治经济双重促进的优势,但也应更为注重诸如:
 
       (1)行业发展:重点关注投资行为是否可以有效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对供应链条垂直方向以及市场横向方向形成影响,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2)宏观经济:是否可以在“双循环“背景下,更为行之有效的以外循环带动内循环,是否可以更好的满足我国的外汇政策、能源需求、基础设施需求等。
 
       (3)国际关系:对“一带一路”倡议是否可以有促进作用,在地缘政治中是否有办法增进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以中远海控集团在比雷埃夫斯港的案例中可以看到,对于核心的地缘要素性投资机会不仅带来有效的投资收益,还会增进我国与全球其他国家的交流往来,构建互信,同时以要素为基础,努力推进我国“走出去”战略,并在商品的有效循环中,寻找人民币国际化的机会。

4.1.2 国有企业跨境投资机会
 
       国有企业在跨境投资中,ODI应更为集中在东南亚和欧洲。主要原因是ODI对企业自身风险承担能力要求高,对东道国法律制度要求高,对东道国政局要求高。  
 
       在东南亚,东南亚国家法律体系相对(非洲)较好,最关键的是中国政府在当地影响力巨大,国有企业投资将更好的利用其政治影响力。在欧洲,其法律体系最为健全,又相对较少的存在诸如美国等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的行为,加之欧洲先进的生产要素和自由的资本流动,应以高端生产要素为核心发展ODI。
 
       我国施工企业和能源企业在非洲、中亚和南美曾取得过很大的成功,但多是EPC类的承包,并非企业直接投资;EPC所用资金往往是我国国有金融机构的政策性贷款、出口买方信贷、资源换贷款等。下一步,在当地通过EPC做大做强后,留有很多当地货币为利润,基于在当地长远深耕经营并有效规避东道国外汇管制,企业可将EPC所得利润在当地进行再投资。其中仍需以绿地资产作为核心投资方向,进一步把握好利用跨境投资以补全我国核心发展所需的生产要素为宜。

 

4.2 民营资本跨境投资的方向和机会
 
4.2.1 民营资本(上市公司)跨境投资的方向和关注点
 
       中国民营资本中的上市公司,跨境投资先行,经验较为丰富、国际化、当地化充分;资金来源是重中之重,通过险资平台新投,资金在海外循环,不可避免带来管理链条长、决策效率低下;跨境投资绩效评估需参考项目当地标准。跨境投资挑战很大,但机会往往与挑战并存。
 
       (1)如何解决跨境投资资金平台的问题。以复星集团为例,通过全球布局险资平台解决跨境投资资金来源的出发点很好,但带来决策方(上海总部)和出资方(全球各地资金平台)分离,审批链条长,决策效率低下的问题。
 
       (2)跨境投资标的多,对全球各地税法、交易规则理解需要时间;与当地律所、会计师、市场营销顾问等专业机构相互了解需要时间;全球各地投资评估体系如何与中国国内评估体系对接需要磨合。
 
       (3)投后管理面临挑战,特别是对本地团队的投后建设。当地招聘的各专业人才背景资历非常优秀,但如何真正适应或理解中国企业的投资运营逻辑难度很大。
 
       (4)跨境投资绩效评估难。跨境投资项目往往周期长,投前投中和投后均有试错和反复的过程,如果用国内现有的标准来评估,跨境项目往往回报慢,经济KPI数值低。

 

4.2.2 民营资本(家族企业)跨境投资的方向和关注点

       
民营资本中的家族企业境外投资是大趋势,近年来其投资数量和投资金额呈指数级增长,未来的规模将不亚于上市公司。家族企业的跨境投资刚刚开始。他们在对外的投资的灵活性更大,需求也更大。但仍在跨境投资学习成长过程,需要专业的中介机构辅佐;家族自身的跨境投资渠道和产品过于单一,未来有快速增长的潜力。相比于上市公司,家族企业跨境投资的优势在于:

       ●  集团业务的跨境投资,一般是实体企业,熟悉中国市场,有20-30年行业基层经验积累;跨境投资标的清楚,投资目的明确,往往收购集团业务的上游,投后可快速嫁接国内市场

       ●  集团业务的跨境投资,决策链条短,效率高,回报周期短

       ●  家族业务的跨境投资,一般局限于房产、金融产品,要求核心地段、高品质,无特殊的回报要求

       ●  家族业务的跨境投资,从未关注慈善事业
 
       但家族企业跨境投资往往面临如下挑战:

       ●  经验缺乏,难以筛选到市场上最优秀的标的

       ●  投前和投中的专业人才缺乏;跨境投资项目的执行和落地不及预期

       ●  不重视投后管理

       ●  很少团队本土化,往往从国内外派1-2名中高层项目现场管理

 

4.2.3 民营资本跨境投资的机会
 
       我国民营企业在跨境投资中应更好的践行“走出去”的战略,在政策引导下逐步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而可能推进跨境双向投资。
 
       基于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民营企业在跨境投资中一样会面临资金利用方式及资金量受限,跨境人才培养及异地管理等实际问题,所以在进行跨境投资的过程中,可参考复星集团在跨境投资中的经验,开拓东道国货币募资渠道,深化跨境被投企业与当地的结合发展,构建具有全球化视野的人才体系。
 
       在投资方向中,应更以高端生产要素,新兴科技为牵引,在消费、服务等更为适合灵活机动的民营企业发展运营的领域进行发力,利用外循环进一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进一步促进内循环,更好的在双循环背景下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提高人民福祉。

       相比国有企业,民营资本在跨境投资中更具灵活性,行业选择面更广。以万达、复星等为代表的民营资本上市公司,在上一阶段的跨境投资中已基本完成全球资本平台、当地团队搭建;未来的跨境投资中:
 
       (1)标的质量将为首要考虑因素,不完全受公司主营业务(如金融、房地产、影视限制);投资方向可拓展为标的国标的行业的优质领先品牌;
 
       (2)投资方向将重点关注如何将投后的高端生产要素嫁接国内市场,如复星投资Club Med后,帮助Club Med在国内打开知名度;中国境内业务已占Club Med 营业收入60%以上;
 
       (3)投资方向将关注如何将标的与自身已搭建的全球生态体系形成合力,比如复星将Club Med品牌带入北海道雪场;没有复星投资,Club Med不会进入滑雪行业。
 
       (4)投资地域仍以北美、欧洲为主。以顾家家居为代表的民营资本家族企业,投资方向将关注本行业境外上下游资源的垂直并购。 


 

5. 总结
 
       本文通过数据研究指出在过去的对外投资中,我们主要聚焦于租赁和服务、制造、金融、批发和零售业,其中制造业又以房地产、汽车及采矿制造业为主;近年来跨境投资逐步增加了对于高端生产要素的获取和在“一带一路”沿线的重点发力。另一方面,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剖析不同行业:国有企业、民营资本(上市公司、家族企业)未来跨境投资的方向和机会。
 
       其中国有资本更多聚焦核心生产资料的投资并购,以外带内,稳定国内产业链供应水平,有效应对因地缘政治风险导致的产业发展生产资料不足。在保持原有产业投资结构的同时,为应对技术领域可能的封锁行为,在高端生产要素方面应该进一步的加大投资力度,其中针对欧洲及以色列等地区的投资已初见成效但仍有长足的进步空间。
 
       而民营资本则更多利用其在垂类市场的专业度和其基于中国这一全球性大市场中投出去引进来的效应,在高端服务业,消费,尖端技术等方面结合自身市场进行投资,并可以有效的将对外的投资转化为对内的服务提升和产品提升,从而切实的增进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所以对外投资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投资所能带来的短线和长线收益,还要关注跨境投资天然带来的风险和需要克服的困难,这时就需要无论是国有资本还是民营资本,都紧守各地法律法规,紧守我国对外投资的要求,理解“双循环”中以外循环促进内循环,在双循环格局中寻找人民币国际化的机会,与东道国一起“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 《2020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2. 《“双循环”新格局下的经济发展》 - 王一鸣《中国金融》2020年第17期
3.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在希腊比雷艾夫斯港的负责任创新》
4. 《中国跨境直接投资全景:FDI与ODI》– 东方证券研究中心
5. 《展望中国2018——开启新时代、引领全球化》


本文系学生个人观点,不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及金融MBA教育中心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近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