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主题讨论十丨全球资本市场展望与发展

2025年05月27日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打印

2025年5月17-18日,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市盛大召开。主题论坛十以“全球资本市场展望与发展”为主题,五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为参会者带来一场精彩的思维碰撞。本场论坛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MBA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图为活动现场

香港执业资深大律师、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前主席梁定邦,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原副会长张慎峰,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聂庆平,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国际论坛CEO邓肯·邦菲尔德围绕全球资本市场展开分享和交流。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娴主持本场论坛。

图为梁定邦分享

梁定邦从国际化的角度回顾了香港市场和内地市场国际化的过程。他表示,资本市场全球化概念发展较晚,直至上世纪70年代,全球多数国家资本市场以本土市场为主。制定全球化国际规则时,他发现金融生态兼具科学性与政治经济性,前者是长期积累形成的科学监管方法,后者受各地独特文化、政治等因素及政府政策影响。当时全球推动全球化,美国注重市场选择、减少干预。产业生产制度才是全球化关键,中国虽成全球最大生产国与工业化国家,但工业化成果未完全融入资本市场。中国香港是国际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比因沪港通、深港通有所变动。全球化对两地市场促进显著,尤其在科学性方面,中国及中国香港积极参与全球性机构,拥有制定权且参与度较高。

图为张慎峰分享

张慎峰围绕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的基本状况展开分享。他表示,美股除受互联网泡沫、次贷危机、新冠疫情等三次短期冲击外,长期保持强劲增长,并引领全球科技创新与产业革命。进入2025年后,美股市场高位下跌盘整。西方市场整体受美股影响明显,其中,德国市场因高科技优势表现相对强势,英股市场较为稳定,法股受美股波动影响较大,日股复苏势头尚不稳固。印度作为新兴市场,指数增长迅速但存在脆弱性,目前处于高位盘整阶段。香港恒生指数发展成熟,新世纪后与A股关联性增强,近期涨势良好,未来前景乐观。中国内地A股市场发展迅速但波动较大,具有独特的市场特征,估值存在周期性,需关注A股的市净率中位数等关键指标。2025年美股市场进入基钦周期收缩期,指数高位下跌态势明显,并有较强的溢出效应,叠加美国变化无常的关税政策,A股市场也面临复杂局面。为应对这些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已作出科学部署,全力推动资本市场稳定健康高质量发展。

图为聂庆平分享

聂庆平围绕全球资本市场发表四个观点。首先,针对特朗普关税战,中国早有准备,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反制,有能力维护股市稳定。其次,他指出所谓国际规则实为发达国家规则,发展中国家常被收割,全球化和国际规则概念应理性看待。第三,美国市场面临制造业空心化、国债规模庞大及金融体系资产错配等问题,美国资产高估,未来对美国资产持有需谨慎。最后,他谈到中国A股估值与交易结构错配,但中国有估值优势和长期政策支持,资本市场将走向价值投资。他回顾了H股发展历程,强调中国资本市场是未被全世界发现的、最有投资价值的土地,对未来中国资本长期布局持乐观态度。

图为邓肯·邦菲尔德分享

邓肯·邦菲尔德表示,其所在的国家主权财富基金机构,作为耐心资本,投资于全球长周期项目。20年前,因美国政府对外资投资其战略资产的担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斡旋下,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共同建立了圣地亚哥规则来规范投资。在金融危机时,这些基金为重要金融机构提供了长期耐心资本,是金融和投资全球化的成功案例。其董事会成员来自不同国家,这些国家虽非传统投资大国,但在主权投资上表现卓越。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关注长期未来经济趋势,如人口结构变化、科技进步等,而非短期市场波动或关税摩擦。尽管存在去全球化趋势,但全球化不会迅速逆转,国家主权财富基金是全球化重要部分,重视长期趋势。邓肯·邦菲尔德认为,尽管面临关税争端,但全球资本市场的力量不容忽视,不应因短期困难而忽视长期趋势。

图为王娴分享

在圆桌讨论环节,王娴就“逆全球化浪潮与关税争端对资本市场产生的深远影响”、“这些国际经济动态如何波及并重塑香港市场与A股市场的格局”等发起了深入而富有前瞻性的提问,嘉宾们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剖析问题,既有对当前困境的深刻反思,也有对未来趋势的独到见解,讨论热烈非凡。

图为主题论坛十嘉宾合影

简介

近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