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慕融:道口精神传统,烙印我心中 | 四十载·跨越

2021年05月14日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打印
 
1981—2021,五道口创办四十载。
拓荒草野,办学兴业,
在风雷激荡的改革进程中,
荟萃轰轰烈烈的思想,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号,
淬炼成“金融黄埔”。
 
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崭新的发展轨迹,
在迈向世界顶尖金融学院的征程上,
奋勇跨越。
 
2021年是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
也是通州基地的正式启动之年,
学院发展迈入新阶段。
四十载发展跨越,
九万里风鹏正举。
 
清华-康奈尔双学位金融MBA2017级校友杨慕融
 
       “不怕苦,敢为先,讲团结,重贡献”的五道口传统,对我的父辈以及我个人有着至深的影响。我的父亲杨叶和母亲谷俊银都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84级研究生,都是刘鸿儒老师的学生。那时班级规模小,81-84级四个年级同学共同生活学习,好像大家庭一般。而他们毕业时,正值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初期,为共同的理想奋斗,把他们紧紧联结在一起。
 
      1988年,我父亲杨叶辞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工作,怀揣着践行金融体制改革的梦想,前往海南省海口市创办了全国第一家股份制城市信用社——海口市大信城市信用社。当时,海南的金融改革实践走在了全国前列,而海口市大信城市信用社前后为“敢为先”下海创业的三十多位五道口校友提供过渡平台,大家为理想为事业团结在一起。五道口人,把理想放在了首位,勤奋刻苦,任劳任怨,对目标的追求锲而不舍,这些人生特质是那一代优秀创业人的共性,很令人钦佩。
 
左上:1993年海南实验银行行长办公室(前排右2:杨叶)
右上/左下:海口市大信城市信用社
右下:海南实验银行开业合影(后排中:马蔚华董事长;后排右3:蔡重直监事长;后排右2:杨叶行长)
 
       五道口老师校友间相互帮助、携手共进的朋辈情谊,也让我体会到“志同道合”的涵义。我父母对刘鸿儒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也深刻影响着我。刘鸿儒老师是学者型的金融人,他著述丰厚,为五道口倾注无尽的心血,桃李满天下。他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对金融体制改革的贡献,值得后辈们终身学习。所以,学习经济学、攻读金融,从事金融类工作成为我的理想和追求。
 
图为杨慕融(右)与刘鸿儒老师(左)合影
 
       “不怕苦,敢为先,讲团结,重贡献”,就是我眼中的道口人的写照。我感受到“敢为先”不是一个空泛的口号,做一个金融改革探索的排头兵,是需要很大勇气的,我的父母始终都是乐观地看待和对待这些过程。每每谈起,他们都真心地感恩在这个过程中参与的、怀揣同样理想的人。
 
       2008年我被录取为耶鲁大学的学生,攻读经济学和艺术史专业,并在校学生会担任财务主席。2012年,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尽管收到很多在美国工作的机会,但我毅然选择进入瑞信香港从事投行跨境业务。在工作中锻炼了基本功、夯实了金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我也充分意识到,中国作为迅猛成长的巨型经济体的势不可挡,深刻了解中国市场发展迫在眉睫,而结合我从事的金融投行领域,我希望寻求一个切入点。在一次与五道口金融学院田轩老师的谈话中,我得到引导和支持,也引燃了我内心深处对五道口的向往。
 
       2017年,我加入清华-康奈尔双学位金融MBA项目。项目教学让同学们能够全面掌握发展中的金融知识、熟练使用经济运算工具,全面提升金融行业综合实战能力和金融素养,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金融人才和行业领袖。我印象深刻的有互联网创意大赛、金融科技等课程,与前沿经济现象紧密挂钩,激发学生心怀创新创业梦想;实战华尔街、国际商业谈判等课程,直接或模拟实战,跨界中美经济金融领域,是很不同的学习体验。
 
图为杨慕融(左一)荣获FMBA道口奖学金时与田轩老师(右三)合影
 
       两年在清华和康奈尔的中美学习历程,让我意识到同学们的珍贵。我们来自不同领域,行业翘楚、业界精英比比皆是,他们对中国经济社会的深刻认识和充分体验使我在求学过程中受益良多。在两年的学习中,授课老师都是享誉业界的顶尖师资,项目老师也为我们组织各种活动,极大丰富了课余生活。我也曾经邀请五道口校友给同学们开讲座、做演讲,连接了老校友、资深师长与我们年轻一代校友的关系,能为此有所贡献,我深感荣幸。
 
       在攻读清华五道口金融MBA的过程中,结合全球经济和金融态势的发展,外国资本对中国高科技应用和自主研发的高度重视,已经是一个热潮般的趋势。中国的崛起离不开科技,但科技投资壁垒高、难度大,需要投资人具备“不怕苦,敢为先”的精神和气魄,这也促使我选择加入专注中国科技领域投资的明势资本,和五道口传统不谋而合。加入明势资本,回到金融领域,用资本赋能敢为的创业者,让资本助推中国的科技发展,这也是我的职业理想,把道口金融事业发扬光大。
 
       五道口是金融学术和实践的丰碑,校友们尊师重谊。我的父母时常与老校友们一同回望四十年的道口,点点滴滴回忆都是在校时光的温暖和为母校的骄傲。希望我作为新一代道口人,能继承道口传统,延续道口荣光。
 

近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