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间分享”是由清华-康奈尔双学位金融MBA2019级(五期班)同学自发组织的午间分享和交流平台,将定期邀请一位同学作为嘉宾在中午课间休息时间针对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分享,希望可以为五期班的同学们打造一个展示自我、跨界学习、互动交流与分享干货的午间时分。在疫情云课堂期间,五期班的王洁伦在线分享了她在医药行业的观察。虽然医药行业比较复杂,理解起来有一定门槛,术语也比较艰深,但王洁伦用非常简单明了的讲解方式,和多图表、数据、对比等展现形式,带来一场深入浅出的精彩分享。
清华-康奈尔双学位金融MBA2019级 王洁伦
首先,王洁伦对中国医药行业全产业链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从参与方到产业链再到主要监管,三个层次分解医药行业的脉络。在医药这个强监管的行业,王洁伦强调产业链条中利润率最高的环节,大部分取决于政策,结合最终的产品销售上起的作用最大的环节,极大影响产业链上下游的业务拓展。此外,各个环节中的决策者也不同,传统思路是付钱者说的算,但其实医疗行业有专业区隔,医疗服务提供者也有博弈力,支付者中力量区别相差很大。
接下来王洁伦对研发、医疗提供者和支付者三个环节做了详细的解读。在研发端,王洁伦认为中国过去五年来的审批改革,加速了新药的进口和本土的研发进度,不断激发本土企业的创新。审评中心人员扩招、临床试验申请由审批变成许可、扩大临床试验机构的数量、有条件的接受国际临床试验数据、建立快速审评通道(基本比照美国来做)等方面极大提升了近十年中国临床试验审批情况。
从全球视角来看,大型医药公司的研发投入比例占总收入比例10%以上,但由于回报率下降而有下降趋势。王洁伦认为,由于研发成功率和投资回报率的差异,药品的研发逐渐向新型生物制药公司转移,大型药企在后期通过资本方式进入。又由于研发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不同,美国的收购阶段比中国更加提前。从疾病领域来看,美国的产品布局更多样化和有前瞻性。
从销售终端来看,中国长期以医院为主,来源于医疗系统历史和结构和支付体系对接的原因,短期难以改变。对比当下,疫情推高了线上药店的增长,医保利用支付的杠杆调节,增加了第三终端和药店的销售比例,王洁伦认为未来是否可以持续还有待观察。
在医院端,医疗机构未来趋势(2030年)是让民营医疗机构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有助于支付端的多样化。在药店端,随着零售医药行业的利润率不断下滑,带来了行业整合和业务的多元化。王洁伦介绍,头部连锁整合渗透上游,同时加入互联网医院的浪潮中,扮演最后一公里的线下前置仓。各大公立医院通过不同模式建立互联网医院,覆盖诊疗环节的广度各不相同,对于部分自建的有利于处方的外流。以第三方独立的互联网医院,目前有两大类,未来是逐渐趋同,整合后再早找到各自优势。
3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进一步确立了保基本,可持续,重公平的基调。不同国家的医疗费用结构和各国的医保体系的特点有关。王洁伦解释,相比较美国医保——商业医疗保险的模式模式,中国医保与德国医保(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和英国医保(国家医疗保险模式)更有可比性。
最后王洁伦对支付者环节做了细致推导。目前保险领域的支付逻辑有以下四种:管理临床不确定性、管理财务不确定性、产品组合协议和增值服务,未来带量采购,腾龙换鸟,不断扩面,医疗器械也将陆续纳入。动态的医保目录调整未来将和新药注册挂钩,而不是大规模的投票和谈判。特药谈判带来的高价药的放量,给医保基金也不断带来压力,腾龙换鸟是否够用,需要叠加DRGS+总额预控来兜底。商保健康险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国家对其有非常高的期待。
本文系学生个人观点,不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及金融MBA教育中心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