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毕业季 | 成长篇-张皓:走出小院——讲不出离别

2020年06月19日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打印
又是一年毕业季,悄悄来到离别时。今年的毕业季与往常不同,疫情的缘故,让大家本就所剩不多的相聚时光变得更为稀少。来的时候满怀期待,走的时候满怀留恋。同学们借由文字抒发内心情感,带领我们一起走进ta的“读”家记忆。
 
此次毕业季系列共分为五个篇章,分别是职业篇、异地篇、成长篇、体育篇和公益篇。本篇是由张皓带来的成长篇。
 
在同学们的眼里,他是低调靠谱的信托一哥。那么,即将毕业的他,对于过去这两年又有什么收获想要和大家分享呢?下面,就请你来开启他的故事。
 
清华-康奈尔双学位金融MBA2018级 张皓
 
一沙一世界——初见
 
2008年夏,为了感受北京奥运会的热烈气氛,我在七月的暑假来到了北京,住在北京矿业大学宿舍。一天奔波之后,在五道口地铁站下车返回住地,机缘巧合,走错了方向。绚丽的夕阳下,一座红色小楼映入眼中——“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院”,那是我与道口的第一次偶遇。遇见这样一所高等金融研究学院,当时马上进入大三学年的我心里憧憬着大学毕业可以有机会来这里进一步深造。但本科毕业后,我并未如愿,也在心中留下了一点小小的遗憾。
 
毕业、工作,随后的日子周而复始。十年之后,自己进入了另一个人生的岔路口——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对未来的方向有一些困惑与迷茫,需要一个新的机会去启发自己,丰富自己。我开始做功课,收集美国MBA教育的相关资料,看自己是否有机会能进入世界优秀学府深造。在收集康奈尔大学的资料过程中,我偶然了解到:康奈尔大学在中国与清华大学联合开设了一个MBA项目,而合作方正是五道口金融学院。“道口”、“在职”、“康奈尔”、“不脱产,但每学期美国学习2-3周”,一系列的关键词让我立刻兴奋了起来,仿佛有一种“命中注定”的感觉。
 
随后,我参加了北京的宣讲会,当时的主讲嘉宾是田轩老师。在自由问答环节,有同学问田老师:“如果申请成功了,有奖学金吗?”田老师幽默地回答:“有是有的,但是建议同学们还是先考虑能不能被录取吧。”当时大家哈哈大笑之后,我也被拉回到了现实,你行吗?

 
问田轩教授索要新书签名
 
我开始仔细准备材料,拖延症加精雕细琢之后,自己终于赶上最后一个面试批次的资料申请。简历筛选、面试,虽然心中忐忑,但庆幸从未放弃。非常幸运,最后拿到了项目的有条件Offer。随后参加全国联考,正式拿到录取通知后,自己心中充满喜悦,但也闪过一丝犹豫,高昂的学费,两年时间的牺牲,真的值得吗?能如愿获得自己想要的吗?
 
一花一天堂——融合
 
尽管心中有犹豫,但我还是按照录取要求开始办理手续、缴费,然后等着第一次延安之行。延安之行是项目的开始,和老师、同学第一次见面。大家齐聚延安,开始拓展训练,觥筹交错中,我发现:同学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阅历,每个人都有自己成功的过往,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当然每个人也都希望自己是项目中最耀眼的星。
 
延安之后,大家马上紧张准备着第一次赴美之行,也有了更长的时间在一起相处。第一次赴美,大家在纽约吃着火锅,唱着歌,兴奋地来到伊萨卡。但兴奋马上被繁重的学业盖过,尤其进入后半阶段,基本每天都在Sage Hall见到凌晨一两点钟的星星。大家打趣着说,“这个项目不按套路来啊,典型的‘花钱不办事’”。吐槽过后,该交的作业还是要交,该熬的夜也基本没落下。

 
同学兼兄弟第一次赴美留念
 
两年之中,每隔一个周末,大家齐聚道口,虽然因为项目不要求脱产,大家都节省了职业生涯中宝贵的两年时间,但个中辛苦,家人偶尔的不满,公司不时的“白眼”,只有亲历过的人才能明白其中的不易。有些同学异地上课,更是一周三城日常出差之外,还安排上周末的道口小聚,殊为不易。
 
Slopy day 放飞自我
 
两年的集体生活很快过去,大家从开始新奇,慢慢有了磕磕绊绊,但最终成为了一生的战友。
 
乾坤掌中置,刹那即永恒
 
华丽的乐章在高潮时突然终止。因为疫情,2018级的FMBA毕业节奏被完全打乱。平时每次上课后的微醺,变成了线上的小聚。我们没有来得及吐槽,没有来得及笑过、哭过、醉过,就在线上完成了答辩。
 
随着毕业的临近,我们都觉得,少了点什么,但又好像什么都没少。两年的学习,对我个人是满满的收获,庆幸自己当时有幸被项目录取,更庆幸自己虽有犹豫,但一路坚持。
 
在这个集体中,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有“啥都不是事儿”的清北学霸,有“人狠话不多”的江湖传说,也有同学兢兢业业、默默付出,但我觉得,这个集体每个人都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与智者行,与贤者齐”,更有三五知己,这是我在项目的第一个收获。
 
这个项目虽然是一个在职MBA项目,但显然不是一个“皮划艇”项目。老师们丝毫没有因为我们“特殊”的身份而有一丝丝的“优待”,每节课有小雅老师15分钟的准点查岗,毕业时更要求提交一篇符合清华大学硕士毕业要求的学位论文。面对在顶级期刊发文如喝水的“长江学者”田轩老师,面对经管学院计量经济学大咖潘文卿老师,大家在论文准备、答辩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幸运的是,老师们虽然严格,但没有不教而诛,始终没有“放弃”我们,而我们也在一遍遍绝望之后,接触到了方法论的皮毛,慢慢理解了余剑峰老师“科学算命”的真谛。“授人以渔”,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是我在项目的第二个收获。
 
作为定位全球顶尖的MBA教育项目,项目请到了许多学者专家来和同学们交流分享,有前央行副行长吴晓灵院长,前证监会主席肖刚,IBM大中华区总裁陈黎明,昆吾九鼎投资创始人黄晓捷等。与这些业界精英的交流,深深地启发了我。陈黎明总裁介绍自己毕业于新疆石河子大学,大学毕业时,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找到一份教书育人的稳定工作,机缘巧合,申请到了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继续教育,是教育改变了他的人生;黄晓捷老师分享了自己创业的经历,强调了方法论和坚持的重要性;吴院长在与同学们交流时,欣喜同学们身上年轻人的朝气,分享了自己对中国经济的担忧,勉励大家要融入改革的浪潮……英雄起于微末,与其杞人忧天,不如坚持自己的独立人格,然后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把剩下的交给命运,这是我在项目的第三个收获。

 
院长之夜结束后与可亲可敬的大师姐合影
 
璀璨星空,胸怀天下,乾坤掌中置!
 
一步一回首,讲不出离别,刹那即永恒!

 
毕业不散场——致我们在一起的小时光
 

近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