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毕业季 | 成长篇-李渊:写给从道口毕业的自己

2020年07月01日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打印
又是一年毕业季,悄悄来到离别时。今年的毕业季与往常不同,疫情的缘故,让大家本就所剩不多的相聚时光变得更为稀少。来的时候满怀期待,走的时候满怀留恋。同学们借由文字抒发内心情感,带领我们一起走进ta的“读”家记忆。
 
此次毕业季系列共分为五个篇章,分别是职业篇、异地篇、成长篇、体育篇和公益篇。本篇是由李渊带来的成长篇。
 
在同学们的眼里,他是沉稳低调,正在努力打造教育帝国的校长。那么,即将毕业的他,对于过去这两年又有什么收获想要和大家分享呢?下面,就请你来开启他的故事。

 


清华-康奈尔双学位金融MBA2018级 李渊
 
       曾经跟老板聊起在清华的两年学习,老板问我学到了什么,有什么具体而真实的收获。我一时语塞,不知从何说起。她是一份经历,她是一次智慧旅行,她不能立即帮我解决某一两个工作中的问题;但是,她为我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窗,让我看到一个又一个的新世界。
 


初相识,延安拓展剪影
 
       如果说清华五道口两年的学习,那些体系化的一门门正课,是金融学和管理学主体知识结构的构建,帮我们在脑海中构建起金融学和管理学的大厦;那么,学院两年来组织的各种全球顶级的大咖讲座,那一场场的学术盛宴,就是大厦的一扇扇五彩斑斓的窗子,让我们以大厦为基础,透过窗子,看到金融、科技、管理交织构建出来的一个个崭新的世界。她帮助我们看到甚至引领我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走进一个个的新世界,甚至帮助我们“窥见未来”。
 


别开生面的课程安排,让我对项目学习充满期待
 
       所有的学术活动中,给我启发最大,影响最深刻的,应该就是“院长之夜”吴晓灵院长的谆谆教诲和学院的“未来已来”系列讲座。
 
       吴晓灵院长跟我们说,大家是很有希望的一批人,是中国金融的未来,是未来全球的金融领袖。希望大家能够努力,让金融的世界舞台,有更多的中国声音和中国力量。吴晓灵院长说,为了证券法的修订,为了构建中国健康完善的金融和资本市场,我们付出了多年的心血。晓灵院长说着,还给我们推荐了《美国宪政的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这本书。当时这本书名就有震撼到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我们还需要看这类书。我们每天还停留在专研金融专业知识,而晓灵院长对我们的期待是希望我们思考制度构建,具备宏观视野。
 
       我不是学金融出身,现在也没有从事金融行业,但是通过晓灵师姐的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分享 ,我感受到:学者和行业领袖,是如何为国家的顶层设计和制度进步做出终身努力的。去年年底,张晓慧院长在给我们上课的时候,提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同学们都为之振奋。我也体会到一代学人,如何用世界眼光来关照国家富强。同时,我更加理解了清华五道口作为全国顶尖学府和一流的MBA项目的办学愿景和培养目标,我们要立足中国国情,也要放眼全球市场。从项目的每个细节,从老师的谆谆教诲,从课程体系的设置,我都感觉到了培养未来金融领袖的每一分用心和努力。
 
       在“未来已来”的系列学术讲座中,我们见到了各个领域的世界领袖。比如桥水基金的掌门人瑞达利欧先生,大家都读过他的《原则》。然而,他从历史视角解读的世界债务危机的周期性变化,更是深刻而富有洞见。他启发我们怎么用宏观和历史的视角,来分析经济和金融问题,用数字分析事件背后的逻辑。
 
       还有很多嘉宾,都为我们打开了绚丽的新世界。其中最能激发我思考和遐想的,是前百度集团总裁陆奇先生。可能因为我自己是计算机学科出身,现在又特别关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新一轮革命,及其对我所从事的教育行业的影响。陆奇解读数字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各行各业正被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的新技术进行着深刻的改造。数据将会成为未来世界的新的“基础设施”,与今天的计算机、互联网、光纤、电等一样,成为新世界的底层操作系统,而上面的生活设施就是在这些操作系统上的应用软件。没有数据搭建的底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将无法运行。
 


同窗亦友,收获一份难得的师生情谊
 
  讲座过程中的某些观点分享,让我脑海中产生一些电光火花,虽然不清晰,不系统,但是能够激活一些过往的知识结构和学习体验。比如,曾经计算机专业学习中的“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课程,在以“模拟电路”为基础设施的“物理世界”上,我们构建出了0和1的“开”和“关”的数字逻辑,从而构建出了计算机这个物理机器,却在上面运行着由纯粹的数字“0”和“1”构成的软件——机器代码。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互为依存,真实的在我们眼前运行,并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行业,我们的地球。“硬件”所代表的“物理世界”,和“软件”所代表的“数字世界”,互为依存,密不可分。而在程序和算法设计的时候,他们又存在着有趣的辩证关系。聪明的算法能够使用更少的空间,做更多的数据处理和计算。在内存价格昂贵的时代,物理空间需要数字的精简;而随着物理世界空间的廉价,数字可以更好的奔腾,用更多的空间,我们可以换来更多的数字化生存,当然也能让数字构成的程序更高速的运转。曾经有位教授说过:空间可以换取时间,时间也可以拿来换空间。决策之间,取决于物理世界,也关系到数字世界。当然,取舍之间,需要更多的智慧。
 
  陆奇提到,目前数字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所谓“数字化世界”与“物理化世界”的脱节。这到底指的是什么?当摩尔定律完美地运行了半个世纪,物理世界的芯片以倍速的方式小到牛顿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地步,到量子世界和相对论的世界,我们是否离真实的数字世界更近一些?当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结合人类研发的深度学习和智能算法;当机器真的可以自我学习;当人工神经网络真的可以模拟人脑,产生知识和意识,这些意识化的“数字化世界”,是否可以脱离物理世界而单独存在,并反过来征服和改造“物理化世界”?这些问题不断以各种方式浮现在我的脑海。我没有答案。因为他们都在“未来”,然而,未来“已来”,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人类真的能够创造一个人类自己都无法掌控的世界吗?而这个世界是“物理的”,还是“数字的”?
 


每一次的小组奋战、展示,也成了对自己不可多得的锤炼
 
       在清华-康奈尔双学位金融MBA这两年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说课程在于构建和解答,那么学术活动应该在于解构和提问。她把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我们业已成型的观念,一点点重新解构,让我们重新思考,奔向新的世界。不是每一个讲座我都听懂了,但是她确实让我看到自己的无知,引发自己的好奇,指引未来学习的方向。
 
       写到这里,我似乎又恍然大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五道口对我们的塑造和培养。从最开始对学术活动都要计入学分的不理解,到对写学术活动小结的不情愿,到此刻的顿悟。如果只有那些常规的管理课程和金融课程,如果最后一个学期没有那些参与顶层设计和制度构建的老师开设的高级金融专题课程,如果没有这些世界顶级的业界大咖和学术明星带来的倾情分享,清华-康奈尔双学位金融MBA项目与其他学院的项目,还有什么区别呢?我想,这篇毕业季的感悟,这篇学术活动的小结,应该就是这充满了思想碰撞的两年间,在知识结构打造、行业认知升级、全人培养目标上,给我带来的改变。学院精心设置的这每一个环节,对于精神构建和高质量人才培养来说,都不可或缺。
 
       行文至此,突然意识到,这篇文章,大概是除毕业论文之外,我交给清华大学的最后一份作业。所有的学术活动,加在一起,告诉我,要毕业了。然而,这不是结束,我们需要是,新的出发!
 
       未来已来,我们准备好了吗?无论如何,必须出发!


近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