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是一年毕业季,离别悄然而至。因疫情缘故,让大家的相聚时光变得稀少而珍贵。初来时的满怀期待,离开时的留恋不舍。同学们借由文字抒发内心情感,带领我们一起走进ta的“读”家记忆。
相聚时我们遇见了彼此,分别时我们各自收获了更好的自己。在两年中,大家不仅收获丰富的知识财富,也留下了太多太多珍贵的回忆。
即将毕业的权标,曾在互联网和金融科技公司供职,现为一名创业者,对于过去这两年有什么收获想要和大家分享呢?下面,就来开启他的毕业故事。
清华-康奈尔双学位金融MBA2019级 权标
两年求学时光即将结束,回首这段经历,高密度的金融知识应接不暇,令人心服口服的同学数不胜数。能在30岁的人生节点,与老师同学们同走这一程,着实对我帮助良多。
在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恩之外,我常思考是什么让我这个本科非金融专业出身的门外汉,能够勉强跟上学习节奏并坚持到底。一个答案在回忆中越发清晰,是乐观主义。它是临门一脚时的勇气,是遇到困难时的信念,更是漫长行进路上的耐心。
第一个关于“乐观”的感悟,是申请时的勇气
因为工作原因,我很早就了解过咱们项目,也本应在三期申请季就完成报名。但那时总觉得自己的工作成绩不够、申请文书不成熟、家庭生活忙乱、联考成绩怕不理想,各种借口让申请一事总是一拖再拖。
直到五期申请季第三批前夕,我还对着Why MBA这类的Essay问题发呆。较为朴素的“仅仅因为对金融好奇,想来最高学府学学”“想知道金融监管者、从业者是怎样一群人”这样的回答,似乎和网上的“标准经验”相差甚远,而当时自身略带反叛的心性,将这个对标准申请文书的鄙视推及到了为了读MBA自己需牺牲的其他方面,于是我便在这个矛盾中纠结着。
庆幸的是,在截止前最后一周我意识到了这种纠结的幼稚与愚笨:自己的能力无法详细、务实的分析这个MBA所需的付出与收获,而情绪化的“一本正经胡说八道”式的分析,除了懒惰拖延之外完全没用。如果我仍相信的是项目“学习”和“眼界”的朴素价值,就应该为得到这个机会按部就班的执行即可。抓住机会再说,不用纠结太多。
最后,我幸运的成为了项目的一员,并凭着相似的心理越过了求学路上一个又一个坎儿,走到了今天。
第二个关于“
乐观
”的感悟,是遇到困难时的信念
“这个MBA真心是累”。主观感受上,人际关系比较简单,但学习就苦不堪言了。不过,在知识和认知碾压的酸爽历练后,我的学习能力和习惯也变得更“强”了。
赴美航班上读案例的同学
除了组织行为学、行为金融学、金融科技这几门和我的经验联系较多、我能得其精妙的课程之外,绝大部分课程,都让理解能力、学习方法双双不及格的我掉队。康奈尔上学期间,高度压缩的课程安排容不得一丝松懈,哪怕是一次案例没读或课堂没听懂,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都会让人失掉节奏而步步落后。
同学们在休息日游览湖光山色的时候,我基本都在补习会计和微观经济学课程。还算幸运,会计成绩最终过关(当然老师很棒,课程也有定制的降低难度),微观经济学也在第三次quiz和最终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曾经想过放弃,臆想的借口太多,但使我坚持到最终的是一个简单的信念:“学习就要爬坡,一切付出都值得”。此外我发现,身边令人折服的优秀同学们,即使出类于顶级名校,拔萃于行业尖端,也是从单纯的啃案例、做习题做起的,只是他们更快更强罢了。带着“熟练之后我也一定能快起来”的乐观心态,我走过了剩下的路程。
聚餐之后看材料至凌晨的同学,2019年@康奈尔校园
衣服得洗、案例要读,2019年@康奈尔校园
有时,还要有些“盲目”乐观精神。除了对自己有信心,对学校也要有信心。要知道学校选择学生和伴侣选择另一半差不多,都是细心评估后的结果,这也是我战胜困难的关键外部力量。
当然,Work hard, play harder,困难之时也不需要“苦大仇深”。做好要做的,业余之时,还是要“享受社交、享受生活”。
每次周末课前课后的晨练与散步,2020年@清华校园
第三个关于“
乐观
”的感悟,是漫长求学路上的耐心
即使依照常识和认知按部就班地走自己的正道,也难免会因“诱惑”而觉得枯燥、煎熬。除了努力地去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调研具体问题的主要矛盾之外,我们需要做得就是耐心前行。
耐心,曾是“急性子”的我渴望而不可及的品质。通过对班上同学的观察和与某位极其优秀的同学的讨论,我总结出培养耐心的方法是“无(妄)为”和“早服(早做准备)”。《老子》的“无为”与阴阳谋政治无关,更非主张消极怠工。其核心在于对所做之事,勿要臆想妄为,否则不仅浪费精力,终究还会带来反噬,得不偿失。学习的目的纯粹了、心静了,遇到问题自然也就知道向着哪个方向去求解了。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为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老子》五十九章”
无妄为之后,节约出大把时间精力做什么,当然是为未来做准备。“赶早不赶晚”这一朴素的智慧,也体现在了老师和同学们应对疫情挑战之上。为了避免第三学期疫情反扑、学校出入政策变化,我们利用一切机会,在条件相对可控的第二学年前期,提前在线下完成了很多课程和任务。虽然对于老师和同学都是不小的挑战,但前期的艰辛为后期的从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给大家完成论文留下了宝贵的时间。
论文答辩结果公布时刻的截屏留念,2021年@北京
这张手机锁屏的原图拍摄于提交论文到学院的那天。而截屏所定格的时间,是得知自己答辩通过的那一刻。虽然当时论文还有诸多有待修改琢磨之处,但我明白,在那一刻我已接近了这段求学之旅的尾声。
“始学于知识,悟道于实践”,求知的道路永远没有终点,实践的下半场才刚刚开始。“追求真理、完善人格”之路必然伴随磨炼与不幸。我深信,与“不怕苦、敢为先、讲团结、重贡献”的五道口精神和“行胜于言”的校风一道,乐观主义也必将带给我们更为温暖的慰藉。
最后,我希望借此机会对田教授、陈教授、刁老师、包老师和班主任王老师等各位老师说一声辛苦了!祝我们项目越办越好,祝同学们事业、家庭双丰收!咱们项目有名师高屋建瓴,课程内容鞭辟入里;同窗皆为业界翘楚,学术品格更是精益求精。两年时光虽如白驹过隙,却足以令人受用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