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的将来,当头顶学位帽面对镜头微笑的一刻,我一定会回想起那个并不遥远的下午,感谢那个坚定又满怀期待伏案准备报考材料的自己。
李博远
清华-康奈尔双学位金融MBA2020级学生
纯理工科背景出身的我在经过短暂的管理咨询生涯后,很快发现这个行业并不适合自己,于是果断止损。彼时,正是中国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之时,铺天盖地的报道无时不吸引着所有人的眼球,正是在这中国金融史上有历史性意义的2015年,我对投身金融行业有了浓厚的兴趣。同年5月5日,清华-康奈尔双学位MBA首期班正式入学,也算是我和道口小院冥冥中的缘分。
在随后的几年中,白天在基金公司亲历市场的大起大落,晚上恶补金融知识已经成为了生活习惯。随着完成对CFA,FRM和CQF等的学习,自己对商业运行和金融市场的认知也逐渐完善起来。然而学的越深入,发现自己懂的越少,相应专业知识方面的困惑和挑战也是与日俱增。同时在2018年作为联合发起人成立私募基金后,管理和公司运营经验的缺失让我意识到是时候改变了。
投资之道,道法自然
上图是当年我为申请五道口准备的一份不太成熟的自我梳理,阐释了我从专业角度选择清华五道口金融MBA的思考。以现实中应用最广的金融产品为核心,向上是真实的商业社会,向下则更接近于用自然科学的手段刻画金融市场和投资者行为,在投资上这两个方向做到极致的机构名称都如雷贯耳,他们也都取得了长期稳健的超额回报。
最为美妙的是,除了在追逐投资圣杯这个一致性以外,在这看似背靠背的两个方向上又经常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AQR的经典论文《Buffett's Alpha》中使用六因子模型较好地揭示了巴菲特长期持续超额收益的来源:坚持投资便宜、安全且高质量的企业股票,并善于运用长久期廉价杠杆来放大收益。这样一个并不复杂的策略让三位作者在论文结尾感叹道:我们的发现并不能掩盖巴菲特的光环,相反,他早在50多年前就意识到了这些投资秘诀并付诸实践。
另一个案例则是令传统价值投资无法理解的科技股短期剧烈的估值扩张(以iphone4发布后的苹果和Model3在中国建厂量产后的特斯拉最为典型),却可以用传播学中的创新扩散(Diffusion of Innovations)曲线来进行经济含义上的解释;同时,量化角度上五道口的学者们则从PVGO(Present Value of Growth Opportunities)的角度挖掘了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这个基本面变量对市盈率扩张的影响,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伴随着基本面量化投资和交叉学科的发展,这些看似背道而驰,实则殊途同归的例子着实令人着迷。
在我认识到需要将数量投资的统计意义、商业分析的经济含义和跨学科思维有机融合、用整体性思维(Holistic Thinking)来探究投资之道作为奋斗目标之后,清华-康奈尔双学位金融MBA项目几乎成了我唯一的选择:校内学术导师严谨的前瞻性指导和国际化视野、校外深厚的业界导师网络以及在各行各业深耕同学们的宝贵实操经验、再加上得天独厚的前监管层老师现身说法、讲述如何识别各个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从而影响政策制定的一线经历……金融黄埔,实至名归。
Study Hard, Play Harder
在学业上,道口的课程的设置和教授们的教学融入了他们独到的见解。譬如余剑峰教授的数据分析课程,并不拘泥于传统理论教学,而是希望让同学可以从理解市场的动力机制到结合群体的生物性决策行为,抛开表象更深层次地发掘数字背后的经济学和行为金融逻辑,引导同学开发出自己的投资策略。无独有偶,过去的一年学习中,教授们都是在扎实的学术基础之上,着重引导我们培养对经济学、会计学等学科的直觉(intuition),同时鼓励学生们将过往的工作经验和这些直觉进行关联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我认为这对于一个FMBA项目是非常重要的。
在每门课程开始之前,学委和班里的热心同学们就会提前准备好相关的课程材料在群里分享,随着课程的深入,各式各样的课程讨论小群也逐渐占据了每位同学微信的头版。在上课的间歇大家还会组织《大咖在吾间》等各种主题的分享会、沉浸式的读书分享活动、和道口其他项目的交流活动等。在学习之余同学们也在践行“学的专心,玩的开心”:各种运动、鉴赏主题的协会在入学这一年多也在持续开展活动,将来自五湖四海、深耕于各行各业的同学们更好地凝聚起来,相信这些自发的输出开源型小组织在未来会更好地连接大家的友谊。
投资灏博,众行道远
在投资中有句很发人深省的话:“一年三倍者间而有之,三年一倍者屈指可数”。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爆发,万物涌现的年代,任何一个固守于过去经验的个体都很难走的长远。正所谓“独行者速,众行者远”,道口两年的学习生活转瞬即逝,但收获了这么多陪伴自己一生的师友和知识、携手做未来投资研究上的远行者,我想这是清华-康奈尔双学位MBA项目带给我的最大财富。